“城立千秋歲月,看明衙清宅、唐臺宋構;門迎四海賓朋,醉歙韻徽風、隆禮盛儀”,這是懸掛在徽州古城城門兩側的巨幅楹聯?;罩莨懦?,又名歙縣古城,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的歙縣徽城鎮,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罩莨懦鞘冀ㄓ谇爻?,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
歙縣徽州古城(組圖)(圖片來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
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顯學之一的“徽學”的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徽州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列入“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古徽州文化旅游區的組成部分”,是當今海內外游客打卡、探訪的網紅景點。
徽州古城仁和樓(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徽州古城”的“徽”字大有文章可做?!盎罩荨笔加谒涡腿辏?121年),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徽州”二字一直沒有變更,或稱“徽州路”或稱“徽州府”。所謂“徽州一府六縣”,是指古徽州府與其所轄的歙、黟、婺源、休寧、祁門、績溪六縣;徽州府的府治,則一直都設在歙縣的徽州古城。在長達790年的時間里,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于徽州,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徽州隨之不復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徽州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后改為徽州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在原徽州地區基礎上改設黃山市,但由于管轄范圍不同,已不屬于古徽州這一概念。2010年,徽州“一府六縣”由安徽省文化廳申報的“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程”項目入選2010年十大“國家文化創新工程”。2019年12月26日,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跨省區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歙縣徽州古城徽州府(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徽州”這個地名的由來,相傳是宋徽宗賜予的。當年他平定歙州的方臘起義之后,便將“歙州”改為“徽州”。有人說是宋徽宗熱愛此地,將自己的“徽”字贈予徽州,因為“徽”字有美好之意;也有人說是由于“徽”字有繩索束縛之意,他希望此地從此規矩安定、生活美好。
歙縣徽州古城陽和門(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同時,“徽州”還是1667年(清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字的來源,取“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稱為安徽省,足見“徽州”之于“安徽省”的意義之非凡。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城內景區包含徽園、漁梁壩、許國石坊、斗山街 、陶行知紀念館、新安碑園、太白樓、徽州府衙、徽州歷史博物館等九處。
歙縣徽州古城(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漁梁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漁梁古壩是江南的都江堰;徽州歷史博物館,是以徽文化、徽州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而斗山街,則是古代徽商大賈的豪宅府邸。尤其是徽州古城里開館于2021年9月13日的徽州歷史博物館,更是具備征集、典藏、陳列、研究和宣教等諸多功能,為社會大眾提供了寓教于樂、文博鑒賞、研學修學、創意創新的舞臺,成為了歙縣徽州古城的新地標和旅游新名片。
歙縣漁梁街(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歙縣漁梁古壩(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歙縣徽州古城徽州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歙縣徽州古城斗山街(圖片來源: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徽州古城的城門南譙樓,兩邊各有十三根柱子,總共二十六根柱子??墒钱數厝藚s說是二十四根柱子。為什么少說兩根呢?這是因為有個中門缺門板,這個中門扇開的時候會隱藏兩根柱子,所以叫做二十四根柱。又因城樓臨水地軟需用柱子加固、支撐,所以就用了二十四根柱來加固。在使用過程中,二十四柱采用了宋代營造法式,嚴格采用“排柵法”來建造,這種施工方法在我國古建筑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歙縣徽州古城南譙樓
以徽州古城作為其發源地的“徽州文化”,是泱泱中國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涵蓋諸多領域、學派,影響深遠,吸引眾多古今中外學者為之發幽探奧。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們見古往今來,見天地人我,見滄海桑田,見人生真諦,在徽州古城感受徽文化歲月的印記,探索徽文化的前世今生!
江志偉,著名學者。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黃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黃山市屯溪區文聯主席,《屯溪文藝》雜志主編,黃山市汪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徽州社會科學》雜志編委,黃山學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黃山市委黨?;罩菸幕芯吭貉芯繂T。
(文/江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