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如今,博物館在構建美好生活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記者在國際博物館日實地前往安徽博物院,探訪保存其中的一件網紅文物。
這件形似WIFI的青銅文物名叫云紋銅五柱器,四角抹圓,四壁微鼓,四壁和柱基都飾雙勾云紋,紋飾光潔無銹蝕,現存于安徽博物院三樓的安徽文明史陳列第三展廳,因其長方形的身子和立起來的五根銅柱酷似加強信號版的路由器,讓它走入大家的視野。
這件“春秋時期的無線路由器”究竟有何用途?自其出土以來一直沒有定論。云紋銅五柱器1959年在屯溪市(今屬黃山市屯溪區)弈棋機場1號墓出土,是春秋時期的青銅文物。據安徽博物院講解,此器形不見于考古資料,古文獻中也不曾記錄過,學術界對它的功用長期存在不同見解,后經考古學大家郭沫若端詳鑒定也無結果。
曾有音樂工作者對五柱器做過試敲測音,結果是“演奏”起來不但十分別扭不便而且究其五柱本身并不具樂器發音效果,從而否定這是樂器。也有人認為這是器物之座,是奏樂用具,脊上矗立五柱就是插置吹奏管樂器的,但可惜的是考古人員在發掘清理時并沒有見到五柱器附近有管樂器或遺留有管樂器腐朽殘跡為之佐證。
除了云紋銅五柱器,安徽博物院還有鑄客大鼎、吳王光鑒、北宋景德鎮窯注子注碗等館藏,近期還有共飲一江水——三星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雅·尚——旗袍與女性文化展等展出。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