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積淀。紅色文化是安徽文化的重要內核,是徽風皖韻的靈魂與重要標識。全面提升安徽紅色文化軟實力,是展現新時代安徽形象、擴大安徽文化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
紅色文化是安徽文化的重要內核。
安徽是革命老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較早的地區,也是黨組織創建和活動較早的省份,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就是從這里走出;這里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重要承載地,誕生了多支主力紅軍隊伍;這里是新四軍的集結地、誕生地和軍部所在地,是華中敵后抗戰的重要戰場和指揮中心,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便是發生在這里;這里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發生地,是淮海戰役與渡江戰役的主戰場,淮海戰役總前委和渡江戰役的指揮中心也都在這里。新中國成立以后,安徽人民為新中國生產了第一爐銅水,研制成功了第一臺通用數字計算機,率先實行“大包干”,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大幕。據不完全統計,安徽境內現存有革命遺跡、遺址300多處,其中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安徽人民一百多年的革命和奮斗,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安徽文化的重要內核,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充分挖掘和保護安徽紅色文化資源。
這片擁有豐厚紅色文化資源的熱土,近年來,大批革命歷史遺跡和紀念設施得到保護和重新修繕,眾多革命人物和重要事件得以挖掘和宣傳展示。依托這些良好基礎,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特點,系統、深入地挖掘和保護現有紅色資源,繼而充分展現安徽紅色文化的獨特優勢和魅力。一是根據形勢要求和安徽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安徽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整體規劃,明確并不斷優化全省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宏觀指導原則及工作重點,科學統籌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工作,同時結合發展需要和工作實際及時制定相應配套政策。二是進一步完善相應財政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持久修繕和保護好全省境內的紅色遺址、遺跡、紀念館,深入挖掘和展示好安徽的革命人物和革命事件。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資金投入機制,鼓勵社會性資金參與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建立健全相應的科學監管體系和運行機制,進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建設合力。三是在貫徹執行好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和《安徽省紅色資源保護和傳承條例》基礎上,根據省情實際不斷建立健全對應的地方性法規體系,依法保護全省紅色文化資源和相關利益主體的權益。如在紅色旅游方面,應盡快制定《安徽省紅色旅游條例》,并盡快出臺《安徽省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標準》《安徽省紅色旅游基地建設標準》等相關標準,以此規范政府執法、景區管理、游客參觀、市場經營等行為。
打造安徽紅色文化品牌,擴大徽風皖韻影響力。
紅色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全省相繼建成有“金寨紅軍廣場”“新四軍軍部舊址”“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獨山革命舊址群”“皖西烈士陵園”等大批紅色文化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展現安徽紅色底蘊、傳承安徽紅色傳統、擴大安徽文化影響的重要載體。安徽應在打造自身紅色文化品牌、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方面積極作為。一是加強品牌推廣和宣介力度。對已深入挖掘出的紅色文化資源,結合安徽地域特色,通過整體包裝塑造出具有鮮明特點和內涵的安徽紅色文化品牌形象,在此基礎上進行品牌推廣和全面宣傳。既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宣傳媒介,制作和傳播紅色公益廣告、紅色影視劇等宣傳內容,擴大在社會大眾中的影響力,又要積極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聯網平臺,開設“紅色文化”網絡專欄、制作“紅色文化”網絡短片,拓展在年輕人等群體中的知名度。二是高度重視理論研究、開發保護、節目制作、影視拍攝等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和扶持,組建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與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工作隊伍。三是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類型和形式,規范紅色旅游的市場秩序和行為,提高紅色旅游的服務質量和水平,重點打造以紅色文化為依托和主線,集政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的大型紅色旅游景點和線路。同時,積極開發一些反映紅色文化內涵、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歷史人文傳統的文創產品,讓游客將這些展現安徽紅色文化的標識性物品帶往全國和全世界,不斷擴大安徽紅色文化的國內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楊 昕)
(作者單位: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安徽紅色文化傳承創新中心)